4月23日,南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人民法院联合主办,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南通分中心、南通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共同承办的涉外商标侵权纠纷庭审观摩活动在知识产权巡回审理庭举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员,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办案人员,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代表,高校及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活动。
法官释法:“假海淘”引发的商标侵权纠纷
这是一起涉外商标侵权纠纷。被告李某在电商平台开设“海外代购”店铺,通过虚假的海外物流信息,销售假“三宅一生”服装,侵害了原告“三宅一生”等商标权。庭审现场庄重严肃、公正有序。合议庭依序组织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调解等,就侵权事实认定、责任承担等争议焦点充分听取的当事人意见,并告知当事人侵权行为的发生及现有证据认定下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被告当庭表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立即停止侵权,愿意接受调解、赔偿原告损失。案件当庭调解成功。
【合议庭释法】经营者利用电商平台的隐蔽性、利用虚假物流信息,假借“海外代购”之名,实施“销售假货”之实,侵害了权利人的商标权,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这种“假代购”在网购极为便利的当下应当引起重视,也需通过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效遏制。
代表述法:构建知识产权多元共治格局
现场交流阶段,通州湾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科介绍了近几年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情况、案件特点、反映的问题、司法保护举措等。代表们以此案伸发,深挖法情法理,畅谈心得体会,进一步提出了宝贵建议。人大代表李耀菊肯定了巡回审理观摩活动的法治宣传效果,表示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创设品牌、维护自身商标权益的意识。政协委员杨金晶建议,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推动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
市市场监管局汤景宇认为,知识产权“严、大、快、同”保护工作格局,离不开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协同保护有效衔接、共同发力。海门区市场监管局张清卿介绍了基层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情况,期待通过这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让更多社会公众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海门工业园区分局施文杰认为,亟待通过畅通合作机制、加强学习交流,促进专业能力、办案效果双提升。
海安(家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周夕俊认为,可以在线上线下侵权案件巡回覆盖、制定商标侵权纠纷处理实务指引、保护中心快维中心协同作战等多个方面强化合作。市律协涉外法律业务委员会吴菊华认为,庭审活动生动展示了平等保护涉外当事人知识产权的司法现状,为今后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提供了借鉴思路。市律协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郑健表示,每一次参加南通保护中心的庭审观摩活动,都有助于了解最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深刻启发、进一步坚定从业自信。
南通大学法学院马钱丽认为,庭审观摩活动释法效果好,弥补了高校法学教育关注较少的庭审和辩论实务,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产权专业的感性认知。南通市法学会涉外领域法律咨询专家、南通大学王晓峰,肯定了近年来南通保护中心在组织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推动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效,期待进一步加强学院与司法、行政、协同联动,开展课题研究、推进实践教学、提供专家建议。
这一场“看得见”的庭审、“听得懂”的观摩、“用得上”的评议,是创新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模式,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南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扩大交流合作、加强宣传实践,更深层次联动、全方位对接,夯实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基石,用法治理念凝魂聚力,用法治力量护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