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案情
近日,山东省青州市市场监管局王母宫街道市场监管办公室(以下简称“王母宫办公室”)接到辖区内某餐饮协会(以下简称“请求人”)的投诉,称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请求人”)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其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涉嫌构成商标侵权。请求人提交了包括公证书在内的多项证据,明确要求被请求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请求人协会为保护本地特色餐饮品牌而注册的核心标识,具有地域专属性,仅限协会会员合规使用。被请求人未加入协会,也未取得授权,店中餐饮原材料、菜品名称、烹饪加工流程等均不符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服务质量要求,但其在宣传资料和门店装潢中大量使用该商标。请求人认为此举不仅侵犯其商标权,还可能导致消费者混淆,损害品牌声誉。而被请求人则辩称,其对地理标志商标的法律属性认知不足,误以为该商标属于公共资源,且对请求人提供的公证证据真实性存疑。
王母宫办公室作为山东保护中心设立的基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站,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机制。经初步核查,该案符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及“3+2”五级联动试点机制的受理标准。工作站通过“省镇直通”渠道,将案件直接移交至山东保护中心,开启“绿色通道”优先处理。山东保护中心受理案件后,迅速成立由知识产权调解员、法律顾问、公证专家和地理标志领域学者组成的快速处理小组。调解过程中,双方争议焦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被请求人是否构成主观恶意侵权;二是赔偿金额的合理范围。经调解,被请求人承诺立即停止侵权并加入协会,请求人则撤回投诉。
最终,该案件从受理投诉到签订和解协议,全程仅用13天。案件的高效处理不仅避免了冗长的司法程序,还通过“调解+合作”模式,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经验做法
山东保护中心通过“国家局试点+省级联动”双轨机制,构建了一套可复制的纠纷快速化解模式,其核心经验如下:
一是基层工作站前置响应,打通维权“最后一公里”。 在乡镇街道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站,配备专职人员与标准化流程,确保纠纷“早发现、早介入”。王母宫办公室的案例表明,基层站点能快速锁定侵权线索,并通过“省镇直通”平台实现案件直报,避免层级审批延误。
二是“3+2”五级联动机制实现全域协同。山东保护中心构建“省—市—县—镇街—园区”五级联动机制,形成了省级直通基层的“近距离、地毯式、加速度、高质量、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本案中,山东保护中心依托该机制,协调市场监管、公证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形成跨部门协作合力,显著提升办案效率。
三是专家智库支撑专业化调解。建立涵盖法律、技术、行业领域的专家库,为纠纷调解提供智力支持。例如,本案通过引入地理标志专家,精准破解被请求人的认知盲区;公证专家的参与则强化了证据效力,确保调解结果客观公正。
四是柔性解纷引导行业共治。突破传统“处罚式”思维,探索“以调促和、以和促管”路径。通过引导侵权方加入行业协会并合规使用商标,既维护了权利人利益,又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推动行业自律与良性竞争。
五是数字化工具赋能流程提速。利用电子证据存证平台、在线调解系统等数字化工具,压缩文书传递、证据核验等环节耗时。本案中,从证据公证到调解协议签署均通过线上完成,为“13天结案”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典型意义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合法使用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取得注册人授权+商品/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本案经调解,被请求人调整菜品原料、加工流程等使之符合地理标志服务质量标准,加入协会依法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为同一地区相关服务经营者合规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供了借鉴。
本案中,山东保护中心通过机制创新实现行政资源高效整合,以专业化、柔性化手段平衡各方诉求,应用数字化平台助力知识产权保护“加速度”,促成纠纷高效化解。未来,这一模式可进一步推广至农产品、传统工艺等领域,为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