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维权 专利预审 侵权

安徽省滁州市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新模式,开启知识产权保护新篇章

作者:来源:安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4-12-13

为了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在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指导下,滁州市维权援助分中心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树立调解新理念,构建调解新格局,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案件“集中送达+集中调解”的协同合作模式,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有力地维护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出新时代滁州“枫桥经验”。

建立机制,让调解更有“深度”。加强跨部门协作,全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联合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起常态化、多样化的会商沟通机制,实现知识产权纠纷在诉讼与调解等非诉解决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共治模式。2023年以来,联合召开协商会议6次,商标侵权案件研讨会议1次,知识产权侵权判定3次,开展“以案代训”“观摩调解”等培训6次,协调9个县(市)区组织开展“集中送达+集中调解”。

强化队伍,让调解更有“力度”。全市共建立9个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专兼职调解员118名入驻法院人民调解平台,同步开展线上线下调解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组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推进落实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提升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能力,适时组织调解员队伍参加以知识产权调解技巧、调解实务、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等内容为专题的专业培训,全市各级知识产权人民调解组织累计300余人次参与培训。

协同合作,让调解更有“速度”。与法院深度合作,整合双方人力、信息和技术资源,通过发挥市场监管部门熟悉市场经营主体情况的优势,适时解决了基层法院跨区域送达法律文书存在的困难;通过利用法院权威性强、案例多,说理、调解更容易让当事人信服等优势,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采取“集中送达+集中调解”的模式,提升送达、调解工作质效,探索出了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新方式。截至目前,滁州市共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纠纷“集中送达+集中调解”现场会14场,集中调解案件369件,现场送达文书398件,跑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加速度”。

跟踪回访,让调解更有“温度”。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跟踪回访机制,定期对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回访。了解当事人对调解的满意度、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以及双方后续合作关系的修复状况。针对当事人调解协议履行的顾虑,调解员适时引导双方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为调解协议加上一重“保险”,截止目前安徽省滁州市已完成调解协议司法确认74件;对于调解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行业风险,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企业提出建议,助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截至目前,回访调解案件280余起,调解满意度95%以上,提出建议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