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维权 专利预审 侵权

省市两级指导,企业积极接招

作者:来源: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23-10-23

——安徽芜湖市成功应对首例“337调查”案件

“‘吃一堑长一智’以后能给别的企业分享经验了”,安徽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杰(化名)深有体会地说到。

黄杰要分享的是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经验。这件事缘起是2022年10月,美国一家企业(以下简称“原告”)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交了诉状,要求对中国企业安徽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提起“337调查”,理由是被告在美销售汽车踏板产品及其组件的行为侵害了原告拥有的四项专利,请求ITC针对被告的侵权行为发布普遍排除令、永久禁止令或有限排除令。 

据了解,“337调查”全称为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目前该条款主要是针对美国进口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的不公平做法和不公平行为。近年来,我国企业遭到“337调查”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根据相关统计显示,2022 年中国企业涉美“337 调查”共计 22 起,涉及中国企业 107 家次,较2021年增长 17 家次。

   “‘337调查’应对的法律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这是我市企业首次遇到‘337调查’,我们接到案源信息后立即联系企业,告知了相关情况”。芜湖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科负责人介绍说。“我们省市两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部门都很关注这个案件,在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安徽分中心的支持下,省市部门、企业随后就召开现场会议,请资深律师团队指导企业积极‘接招’应对”。

    据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芜湖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很多企业不知道“337 调查”是什么,以为只是普通贸易纠纷。实际上“337调查”后果很严重,若涉案企业不积极应诉,可能被美国ITC裁定违反“337条款”,被告公司产品将被禁止出口到美国,彻底丧失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

“我公司从2019年进入美国市场开始销售汽车踏板产品,进入之前请美国律所出具了相关技术专利的FTO(专利侵权检索)。”黄杰坦言,“踏板与车机系统链接相关专利技术在国内是公开的,就没有在美国检索这个专利了,没想到他们(原告)在2013年就申请了相关技术专利,就以这个告我们侵权了。”

怎么办?是战还是和?需要快速做出决定。黄杰表示, “我们在美国市场的年均销售额达500万美元,就这么退出美国市场很不甘心,当时就决心打好这场反击战。”

“企业选择积极应诉后,我们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联合律所着手制定了两套应对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推翻原告专利,但这个时间长、花费多,预计需要花费300多万美元;另一套方案建议企业改动规避设计,证明与原告专利不冲突,不在原告专利保护范围之内。”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安徽分中心工作人员说。“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我们建议企业采用第二套方案,并指导其聘请了美国律师,选择“边打边谈”策略。”

在采纳建议后,黄杰着手组建团队,开始应诉。公司委托美国律师收集了很多原告专利无效证据。同时,公司团队重新了设计了产品,以规避原告专利保护。经过几个月的 “拉锯战”。今年6月,美国ITC出具了裁决,承认规避设计有效。同时,原告也出具了规避设计不侵权的证明,企业重新拿到在美销售的“入场券”。

“在安徽省市两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部门指导下,该企业付出50万美金成本,拿到继续了在美市场销售的资格。”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安徽分中心有关负责同志说到。 “该企业的成功经验,给其他企业提供有益指导。跨境经营企业遇到类似的问题,要第一时间与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部门联系,我们会提供全流程的帮扶。”

据悉,芜湖市近年来开展了破局性探索,积极组织外向型企业参加各级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培训,指导企业主体研究制定适合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机制及防范方案。2022年,芜湖市依托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芜湖分中心获批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安徽分中心芜湖工作站,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了芜湖市海外知识产权环境评估和市级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项目。近年来,组织专业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先后为多家重点企业的专利侵权纠纷提供维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