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做实调查研究,倾听企业知产心声
“食品行业原料须符合标准,较为固定,技术多有雷同,创新空间不大,专利申请的突破点在哪里?”,与会代表的提问,道出了企业发展中的长期困扰。
5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部调研组一行到内蒙古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调研开路,全面深入地了解内蒙古食品、药品及保健品领域企业在专利申请工作中的难点、痛点,掌握该领域知识产权发展的真实情况。
调研以实地走访企业、集中座谈交流、专题培训等方式开展。调研团与内蒙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员交流业务,并作《带有生物序列专利审查注意事项》等专题讲座,研讨立足专利预审实际,针对性强、指导意义突出,有助于提升预审员处理案件的能力水平,对于探索预审实践中的关键、疑难及典型问题的审查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调研团实地走访伊利集团和蒙牛乳业,了解乳业行业专利申请现状和知识产权保护情况,针对乳业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和专利复审无效做专题培训,并就“权利要求中能否同时主张益生菌在食品药品中的应用”、“对于目前没有列入国内食品添加剂名录及法规的食品原料和添加剂是否能获得专利保护”等问题,双方进行深度交流探讨,专家给出建设性意见,解答企业专利申请中的疑难问题。
调研团一行参加企业座谈交流会,内蒙古宇航人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会紧紧围绕专利申请、答复审查意见存在的问题、短板及困惑等方面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心声,调研团专家对企业提问一一解答,为企业答疑解惑,支招指路。
直击调研现场:
1.企业:食品行业,如调味品、面粉行业,技术多雷同,创新难,专利申请的突破点在哪里?
专家:食品安全关系民生福祉,用料成分和用量均有相应标准,技术创新空间小,可以考虑从精加工、深加工、健康食品等角度出发,撰写方面考虑突出发明点和对行业的贡献,通过对比实验等方式验证技术效果,充分体现技术方案对现有技术的贡献。
2.企业:对于专利申请,用途、产品或方法发明有什么区别,在撰写时有什么不同,哪种专利保护力度大?
专家:在保护方面,一般产品专利是核心,同时保护力度最大;从产品出发衍生出方法发明,再次是用途发明,但是总体上区别不大;在撰写方面,三种类型的专利没有本质区别,重点突出要保护的主题,例如发明点在于对已知产品制备工艺的改进,但撰写突出的是产品,则一般不会授权。
3.企业:在申请专利时,是单独一项技术申请专利,还是将一个成熟的技术写成一个大专利,比如同时包含产品、方法和设备?
专家:如果技术改进同时体现在多个方面,不建议打包申请,虽然一个专利可以保护同一构思下的多个主题,但是产品设备上技术改进较大、技术效果较突出,如果和配方没有多大关联,并且设备一般可以用在多个领域,并不局限于单一产品,所以这时放在一起申请就不合适,分别申请更有利于企业保护核心技术。
4.企业:答复审查意见时,如果增加后补实验数据,审查员是如何考量的?
专家:在修改不超范围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补充对比试验数据,审查员一般会予以考虑,但是否采纳,还要看数据的证明力;如果后补充的实验数据和原申请中说明的技术效果不一致,例如说明书阐明的是稳定性,而补充的是安全性方面的数据,则一般不予考虑。
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韧基石。内蒙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搭建创新主体与专利审查部门的沟通桥梁,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局、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三个维度沟通机制,充实创新主体对专利保护发展方向的认识,携手共同推动知识产权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内蒙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沟通合作、党建联动,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提升服务效能,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专利预审服务和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将企业的“需求清单”转化为知识产权职能部门的“履职清单”,完善审查机制建设、延伸审查职能,为实现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建设“模范自治区”提供更加有力的知识产权保障和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