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徐州、洛阳、襄阳、长治等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苏徐州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列为资源型地区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发展重点,徐州列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立足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正在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释放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是老工业城市换道领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主要预审服务领域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立足职能、靶向发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力构建“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紧跟发展趋势,瞄准产业需求,提升徐州市智能装备制造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徐州制造”向“徐州智造”转变。
一是聚焦快速预审服务,建立快速授权“高速路”。保护中心预审产业领域涵盖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75个IPC分类号、30个洛迦诺分类号,精准服务徐州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专利申请预审服务帮助申请人提高申请文本质量,加快专利授权速度;预审周期控制在5天内,较过去至少需要18个月才能获得授权相比,极大地压缩了发明专利的授权周期,使创新主体的最新研发成果第一时间进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效破解我市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专利授权时间过长等瓶颈制约,激发产业科技创新活力。
二是聚焦维权援助服务,打造侵权纠纷“保护网”。建立知识产权案件巡回审判点、驻徐州市知识产权局检察工作站、知识产权仲裁服务中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合作平台,形成协作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组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家库、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海外维权专家顾问队伍,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和协同保护等提供专业化智力支撑;与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商标类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积极协助市局、专利执法大队等部门处理侵权纠纷案件,进驻各类展会开展宣传和服务工作,以多元化、全覆盖的服务体系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
三是聚焦导航预警服务,架起创新发展“引路灯”。提高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中心发挥预审员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围绕创新主体迫切需求,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和专利分析技术,开展多元化培训及宣讲活动,帮助企业挖掘技术创新点,提升企业创新意识和高质量发展站位;结合我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区域布局或分析预警等项目,为专利成果转化运用提供有利向导,为政府分析决策提供指导,为经济发展找准方向。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打造一流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功能性平台为目标,提升服务供给能力,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产业竞争优势,通过知识产权这个重要抓手,大幅度、高质量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徐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