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印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确定了八大专项行动和102项具体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方案指出,全局党员干部职工要紧密结合知识产权工作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地标兴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地理标志兴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挥专业优势,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为抓手,助力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围绕地理标志发展和产业脱贫实际需要,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出台《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实施方案》,部署了一系列任务举措。在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四省藏区等原贫困地区开展实施了21个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覆盖17个中西部省份的43个国家级贫困县,加强重点指导和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地理标志产品到品牌再到产业的发展路径,激活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的基础上,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地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确保工作指导不断、支持力度不减,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4月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浙江、山东等地开展知识产权合作会商,将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以推进,指导各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
自4月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围绕地方需求,继续组织开展2021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以知识产权服务走基层办实事,指导各地组织专家深入县域乡村加强地理标志业务指导,普及地理标志知识,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从业技能。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明确部署引导涉农专利技术向县域和农业园区转移转化等任务措施,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今年3月,中国知识产权报社对“齐心抗疫·地标助农”线上信息收集平台进行改版,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的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信息,包括销售遇到困难的产品、产量、原因、电商平台入驻率等情况,全方位了解需要帮助的地标企业情况。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征集20种地理标志产品信息,涉及全国6个省市的地理标志企业共30家,平台与上述企业均已取得联系,相关地理标志产品均已上架中知时代(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商平台“IP直供”,面向社会公众进行销售。
数据推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做好知识产权数据推广利用,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一项。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开通了专利数据服务试验系统(下称试验系统),免费向公众提供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基础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数据的批量下载服务,以满足不同主体知识产权数据需求。2019年,试验系统在原有30M带宽的基础上增至60M,并将数据开放种类从29种增至34种。
为不断提升社会公众获取知识产权数据的满意度,按照八大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积极开展“扩大开放知识产权基础数据项目”,拟对社会公众新增开放10种基础数据,进一步扩充试验系统下载数据带宽,优化系统服务。5月24日,试验系统两站点均已完成下载数据带宽扩容,带宽从60M增至100M,将使社会公众下载知识产权数据速度提高33%以上。
知识产权开放数据下载带宽的扩充,以及后续新增开放10种基础数据,将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供给,有效提高社会公众获取数据的便利性,促进社会公众、创新主体、政府部门、服务机构等将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广泛应用到科技研发、投资决策、产业规划、人才与技术引进等多种应用场景,促进知识产权信息开放共享和传播利用,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记者 冯飞 通讯员 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