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昌市生物医药专利导航项目是江西省首例政府类知识产权专利导航研究项目。为保障项目结论的客观性,南昌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南昌保护中心)通过“问、看、走访、座谈”等形式,协同项目合作方摸底行业发展现状,了解技术发展历程,确定项目的整体研究方向。在项目调研阶段,采取了如下做法:
灵活组建调研小组,零距离上门暖“心”服务。结合本项目周期长、跨度大、内容多的特点,南昌保护中心在项目开题阶段、确定产业分支阶段安排了实地调研,中心工作人员协同项目合作方成立联合调研组。第一阶段调研思路为“龙头引领”,于2019年11月赴白云山药业、达安基因、万孚生物等国内医药类龙头企业走访调研。第二阶段调研调研思路为“本地为基”,在三日内完成了本市6个县区、4个子门类(中医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生物药)、近30家单位的调研。保护中心采用“多小组+分片区”方式集约高效分配行程安排,将6人的调研团队平均分成2个调研小组分头深入各县区,短时间内拓展了调研面,取得较好效果。
因时因地制定调研形式,灵活互动更贴“心”。一是政府搭台,专家座谈。调研工作受到南昌市及各县区工信部门、市监部门、科技部门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到各调研单位和有关的地方园区的大力支持,在地市相关企业核心专家对接联络、产业概况宏观指导等多方面给予极大地帮助。联合调研组就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专利运用情况、企业合作研发及专业人才引入等多方面了解到生物医药企业现状。二是实地走访企业,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现状。调研期间,若干企业表示医药行业准入标准高、中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低,特别是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专利申请多数用于项目申报,并未发挥专利有效性、实现专利转移转化。通过走访交流,企业表示专利情报分析有利于了解行业全局、避免重复研发、推动新技术孵化。部分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提出在疫情大背景下对建设防疫物资包专利库的需求。此外,企业还对于建设产业联盟的必要性予以肯定,并对下一阶段项目提供的专题数据库表示关注。三是电话调研。该方式摆脱了地域、经费等客观限制,时间灵活、可操作性强、信息反馈及时。调研小组在疫情期间,电联北、上、广、深等城市生物医药企业,获取部分信息。电话调研适合作为座谈、走访等调研方式的补充。
开展行业调研,能为本地区支柱产业相关工作建言献策,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项目调研,南昌中心第一阶段调研保障了研究思路契合本地区产业实际,第二阶段调研完成了项目初稿撰写的纠偏与调整,为项目的开展夯实基础。